梁配筋易錯問題15條,逐條查改 |
梁配筋易錯問題15條、逐條查改 1.梁配筋是否小于計算結果。 2.梁截面標注是否與模型一致。 3.框架梁配筋底筋與面筋的比值要求:根據《混凝土規范》第11.3.6.2條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頂部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啊啊積的比值,除按計算確定外,一級抗震等級不應小于0.5;二、三級抗震等級不應小于0.3。 4. 箍筋最小直徑:根據《高規》第6.3.2.5條抗震設計時,梁端箍筋的加密區長度、箍筋最大間距和最小直徑應符合表6.3.2-2的要求;當梁端縱向鋼筋配筋率大于2%時,表中箍筋最小直徑應增大2mm。表6.3.2-2見《高規》。抗規6.3.3也有同樣的規定,3 梁端箍筋加密區的長度、箍筋最大間距和最小直徑應按表6.3.3采用,當梁端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大于2%時,表中箍筋最小直徑數值應增大2mm。 5. 鋼筋的強度等級與satwe參數設置中的是否一致,尤其是箍筋。 6. 當梁和支座同寬時,梁每排放置的根數計算時應減去支座縱筋兩側的直徑寬度。 7.梁跨數應結合配筋結果看是否調整。 8.對承受較大集中力的梁(如車庫頂板、二次轉換梁等),是否核算附加箍筋及吊筋。 9.梁箍筋加密區是否滿足計算結果,尤其是在雙次梁體系中。 10.懸挑梁表達是否有誤,頂筋是否放大。頂鋼筋一定通長。 11.通長筋的設置是否滿足抗規6.3.4:(通長筋盡量使用小直徑鋼筋) 1.梁端縱向受拉鋼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長頂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級不應少于2ф14,且分別不應少于梁頂面、底面兩端縱向配筋中較大截面面積的1/4;三、四級不應少于2ф12。 2.一、二、三級框架梁內貫通中柱的每根縱向鋼筋直徑,對框架結構不應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該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縱向鋼筋所在位置圓形截面柱弦長的1/20;對其他結構類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該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縱向鋼筋所在位置圓形截面柱弦長的1/20。 12.梁四肢箍的時候鋼筋根數保證大于等于四根。 13.次梁變標高位置計算假定是否與實際相符;次梁變寬度位置計算假定與實際是否相符。 14.次梁與主梁垂直搭接的時候,注意錨固長度的確定; 15.一般次梁底比主梁底要低,當次梁底低于主梁底的時候,要做吊柱。 16.梁柱偏心超過1/4時,考慮水平加腋,尤其是高層。 17.混規9.2.6:梁的上部縱向構造鋼筋應符合下列要求: 層間位移角:抗規5.5.1 高規:3.7.3 (抗震設計時不考慮偶然偏心)
影響層間位移角的因素:豎向構件截面尺寸,梁截面尺寸,中梁剛度放大系數(高規5.2.2),周期折減系數(高規4.3.17),地下室信息中的M值(建議6~10),連梁剛度折減系數,墻梁跨中節點作為剛性樓板從節點,荷載。
結構扭轉為主的第一周期Tt 與平動為主的第一周期T1 之比,A 級高度高層建筑不應大于0.9;B 級高度高層建筑、混合結構高層建筑及復雜高層建筑不應大于0.85。 在兩個平動和一個扭轉方向因子中,當扭轉方向因子大于0.5時,則該振型可認為是扭轉為主的振型。反之,為平動為主的振型,但是一般我們控制平動系數大于等于0.95. 1、總體調整原則是加強結構外部剛度,削弱內部剛度; 2、找到位移大的位置,剛度加大。
抗規274頁倒數第五行:平動系數盡量調整為1.0或者接近1.0. 以上內容轉自:微建筑 ![]() |
上一篇:二胎紅利短期難兌現 生育成本或制約樓市獲益
下一篇:穆迪:明年中國房地產業展望穩定 銷售增長或放緩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