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足球让球胜平负/巅峰对决官网入口/今晚欧冠决赛预测分析最新/西雅图超音速队 - 季后赛战况最新

您現在的位置:主頁 > 行業新聞

公司動態行業新聞

LongXin & 行業新聞

誠信、責任、專業、創新、價值

兩大官媒談樓市:遏制地方政府炒地投機炒樓

以改革的方式“去庫存”,就是要讓商品房回歸商品、而非投資品的屬性,讓農民工跨越戶籍的門檻,進城安居樂業。

(原標題:兩大官媒談樓市:必須遏制地方政府炒地與投機炒樓)

人民日報:讓商品房回歸商品、而非投資品的屬性

用調控的效果衡量改革的績效,決不能“紙上劃劃,墻上掛掛”,而要細致入微“較真”起來,“既要督方案落實,也要督責任落實”

體制改革與宏觀調控,常被視作經濟工作兩個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與調控越來越深度交融、相得益彰。在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四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質是一場改革,要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打贏新常態下的攻堅戰、持久戰,必須讓改革成為調控的“常規武器”。

狹義的改革,一般是指經濟體制機制的革故鼎新,比如商事活動的便捷、簡政放權的深化;調控主要解決的是中短期宏觀經濟供給側與需求側的矛盾。正確理解中央提出的“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革與調控不能再各說各話、各干各的,而要用改革的辦法全面落實“三去一降一補”的五大調控任務,強力矯正供需結構的錯配和要素配置的扭曲。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原有的招數有局限、見效太慢。比如化解過剩產能,不僅要刺激消費,也要對無藥可救的“僵尸企業”出重拳、下狠手,該停的停、該關的關,更進一步則要終結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政績工程。盡管這種“硬碰硬”的扭轉較之“軟綿綿”的間接性調節,可能會產生多一些陣痛,但是收益也更高,進而避免“不改革就是長痛”的悲劇。

另一方面,改革又不僅是調控的手段,長期看也為宏觀政策規劃出明確的路徑指引。去年以來,有的省份房地產市場“去庫存”力度不小,但放大成交量的同時也推高了價格,堆積起來的信貸泡沫更違背了“去杠桿”的目標。正因此,這次會議明確要求“現階段推出的短期調控手段,也要注意同改革目標一致起來”。以改革的方式“去庫存”,就是要讓商品房回歸商品、而非投資品的屬性,讓農民工跨越戶籍的門檻,進城安居樂業。

改革也打開了宏觀調控的格局。在通常的認知里,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堪稱調控的“左膀右臂”,但如果只有左右手的協調配合,則與其他國家的政府干預并無二致,發揮不出我們的制度優越性。“提高改革效應,放大制度優勢”,內涵正在于將公有制的優勢注入宏觀調控的行動。比如推動國企成為真正市場主體、終結人浮于事等大企業病,激發的提質增效要比單純的貨幣加碼、財政補貼療效好得多。

世間無不變之法。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宏觀調控也要主動適應、引領新常態;讓改革成為調控的利器,調控本身也要改革,也要在實踐中反復探索、不斷前行。各地各部門的決策與部署不能隨意化,更不能朝令夕改,關鍵在于機制化建設,提高這一重要行政行為的法治化、科學化水平。宏觀調控本質上是預期管理,加強對經濟前景的預期引導,使市場和企業對我們的政策有信心、對我們的改革有信心、對中國經濟的新常態有信心。

改革的時間窗口,稍縱即逝。“只要看準了的改革,就要一抓到底,務求必勝。”既然將改革納入調控的“組合拳”,那就要用調控的效果來衡量改革的績效。“降成本”有沒有實實在在減輕企業的負擔,“補短板”有沒有真真切切打造升級版的產品與服務,都決不能“紙上劃劃,墻上掛掛”,而要細致入微“較真”起來,“既要督方案落實,也要督責任落實”。一具體就深入,一具體才深刻,把改革方案與調控目標相結合,把改革舉措與調控手段相聯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定能在“十三五”開局之年提振起制度自信的精氣神。

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 題:穩中有進去庫存服務新型城鎮化——做好今年經濟工作五大任務述評之二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何雨欣、郁瓊源

房地產去庫存,一頭連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頭牽著百姓安居夢想,牽一發而動全身。

今年前四個月,我國經濟總體運行平穩、結構優化,去庫存指標出現積極變化,房地產投資回升,新開工信心有所恢復。而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顯露“體虛火旺”跡象,個別城市出現“天價地”。

新型城鎮化正在釋放巨大的潛在需求。只要改革得力,持之以恒,更好滿足房地產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去庫存就能夠在“有房子就要有人住,有人就要有住房”目標下實現。

銷售升溫:去庫存初顯成效

國家統計局公布1至4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顯示,開發商投資意愿增強,銷售持續升溫,去庫存取得初步成效。

數據顯示,4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7.27億平方米,比3月末減少826萬平方米,比2月末減少1241萬平方米,已連續兩個月減少。其中,住宅待售面積4.51億平方米,比3月末減少894萬平方米,比2月末減少1546萬平方米,并低于去年末規模。隨著銷售市場持續升溫,房地產去庫存取得明顯進展。

商品房去庫存取得初步效果,有助于改善市場供需關系,減輕后期去化壓力,穩定市場預期。購房者購房意愿提升,也有助于改善開發商現金流,降低負債壓力,恢復開工信心。這是好勢頭,有助于經濟企穩,緩解壓力,為經濟轉型和改革創造更多空間。

但必須看到,當前樓市回暖主要是一線城市及其周邊城市、部分二線城市拉動,三四線城市基本沒有反彈。房地產區域性、結構性分化依然是主要問題。1至4月,重點城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比非重點城市高10個百分點。4月末,重點城市商品房待售面積2.72億平方米,比3月末減少600萬平方米,比去年末減少397萬平方米;非重點城市待售面積4.55億平方米,比3月末減少226萬平方米,但比去年末增加1233萬平方米,去庫存壓力仍大。

要按中央要求,分城施策、差別化調控,才能有序消化房地產庫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對去庫存層次性、差異化挑戰。

協同推進:去庫存任重道遠

日前上海公布《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工業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實施意見》,提出優化供給結構、深化制度改革等著力點。江蘇、浙江、湖北、甘肅、四川、重慶、青海、廣東、貴州等地也出臺供給側改革整體實施方案。在這些方案中,“三去一降一補”任務是統一的。

眾所周知,房地產上、下游是鋼材、水泥、家電、家居等行業,并與房地產金融、土地抵押密不可分。隨著人力成本上升和綠色建材發展,房地產業還面臨“去庫存”“降成本”雙重壓力。穆迪公司最新發布報告指出,一二線城市地價上漲、三四線城市去庫存,使房地產企業成本面臨“前后夾擊”。

不能通過加杠桿去庫存,不宜搞大力度刺激。必須遏制地方政府“炒地”、投機資本“炒房”之風,要通過供給側改革,給房地產企業轉型創新以機會,使其輕裝上陣,更多參與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適度加強對自住型住房消費的鼓勵措施,加速去庫存,一方面減輕經濟下行壓力,釋放和化解風險,另一方面可加快滿足自住型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這與過去通過房地產‘強刺激’來拉動經濟的做法絕然不同。”財達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宣宇說。

必須看到,“三去一降一補”的內在聯系決定了去庫存不能找“接盤俠”,不能靠“打雞血”一蹴而就。

面對北上廣深等房價暴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陳政高承認,市場分化日趨嚴重,“一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情況大不一樣,給我們調控帶來了挑戰。”

上海市供給側方案強調,圍繞“中國制造2025”和科創中心建設,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批量生產和應用,建設100家示范性智能工廠或數字化車間,帶動1000家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江蘇省提出激發企業創新、科研機構和高校創新、市場轉化科技成果,到2020年,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5%,培育形成納米科技等10個左右全球有影響、附加值高的產業創新集群。“三去一降一補”,綜合改革,產城融合、產業升級,才是去庫存的正途。

精準發力:去庫存指針明確

房地產去庫存,是一個全局性戰略問題。“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三個1億人”城鎮化目標和“人地錢”掛鉤政策。國務院頒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共同構成去庫存任務戰略框架:人的城鎮化。

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有序消化房地產庫存,注重解決區域性、結構性問題,實行差別化的調控政策。

“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與新型城鎮化是房地產去庫存的核心內容。大量場外資金加杠桿和投資投機推動房價上漲,嚴重背離政策初衷。”宣宇說,必須真正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確保有效化解房地產庫存與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有機統一。

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特征的新型城鎮化,是我國經濟轉方式調結構的戰略重點,承載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使命。新型城鎮化不再僅僅是“土地”城鎮化,而更多轉向“人”的城鎮化,這才是去庫存服務的根本目標。

當前我國正處于戶籍人口城鎮化率30%至70%快速發展區間,新市民潛在住房需求巨大。鼓勵自住型住房需求,限制投資投機,房地產回歸居住屬性,才能給創業創新提供更多空間,解經濟轉型升級之需。

“2015年末中國商品房待售總面積達7.19億平方米。要化解這個庫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說,要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度,擴大住房需求,同時加快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房建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堅持購租并舉;因地制宜,區別應對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對房價漲速快、漲幅高的城市,采取相應手段,抑制不合理投機性需求。“化解房地產庫存這個任務是比較艱巨的,要有耐心。”

世界規模最大的新型城鎮化,正釋放巨大潛在需求。讓去庫存與大量得不到滿足的需求相銜接,我們的目標任務一定能夠達到。

來源:新華社



上一篇:樓市過熱警報已拉響 分類調控政策料在更多城市上演   下一篇:行業內計算公式大全,做建筑不可不知
[返回]

微信公眾號

Copyright 2014 泰州龍信房地產咨詢管理有限公司 lxfc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制作:領風網絡
聯系電話:0523-82298765 83303958  手機:15952640591 13092228991 備案許可證號:蘇ICP備14035597號-1
地址:江蘇省興化市金富商業街7幢7-112號  郵編:225700  郵箱:xhlxfdczx@163.com

蘇公網安備 3212810201002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