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被要求收斂拿地 地價房價能否迎來拐點? |
今日,來自澎湃新聞的消息稱,一位不愿具名的開發商近日透露,包括國資委在內的多家監管機構,對央企開發企業約談,口頭下發通知,要求收斂在土地市場的追高拿地行為。各家企業不同,被約談的央企、國企開發企業都有,主要由所屬的監管機構約談。 《每日經濟新聞》試圖求證此消息,但尚未得到上述開發企業方面的回復。 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表示,被口頭約談的情況非常可能,正式下發文件央企不準拿“地王”不合適,但央企拿“地王”確實破壞了市場秩序。央企最大的特點是不差錢,口頭約談肯定會給土地市場降溫。 央企搶“地王”曾被喊話 其實,央企因為爭搶“地王”,曾在早些年就被“喊話”。 2012年,北京市海淀區萬柳地塊在競拍之前,就享受了地王級的關注。自當年6月19日該地塊掛牌競價起,11個工作日之內收到了10次報價,至當年7月3日,掛牌價格已被抬升至19.56億元。坊間流傳著一份參與競拍的開發商名單,則顯示了一個包括萬科、保利、中化方興(今中國金茂)、融創等央企民企巨頭在內的豪華陣容。 不過,2012年7月3日,北京市國土局發布公告稱,將萬柳地塊的現場競價活動由原定的7月4日推遲至7月10日。 正是在這短短一周時間,出現了許多微妙的變數。 2012年7月6日~8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溫 家寶在江蘇調研時強調:“要毫不動搖地繼續推進房地產市場各項調控工作,促進房價合理回歸,決不能讓房價反彈,功虧一簣! 此后,人民日報、新華社接連針對“地王”發文。新華社評論認為:“地價過高,一方面可能會導致恐慌性購房,引起房價非正常上漲;另一方面,也可能會激起更嚴厲的調控乃至對地王的直接干預,最終一些開發商將被地王撐死。” 人民日報甚至明確告誡央企:“調控關鍵期,央企參與‘地王’爭奪恐怕并不合時宜! 于是,就在萬柳地塊競拍開始前一小時,央企保利地產發布聲明稱,接公司大股東中國保利集團通知,由于目前正值房地產調控關鍵時期,根據國家對房地產調控政策要求,考慮到萬柳地塊的情況,保利地產正式退出與融創地產組成的聯合體,不再參加該地塊拍賣。 最后,在整個競拍過程中,五家央企都成了走過場的配角。 央企退出能為土地市場降溫? 類似“央企打醬油”的事情在近期的杭州土拍市場也有發生。 6月13日,杭州14號近江單元SC0302-05地塊,即味精廠地塊出讓,參與競買的開發商包括信達地產、中鐵建、葛洲壩、華潤、保利等一眾央企。 但是該地塊并沒有出現預想中的火爆,僅12輪競價后,平安聯合體以總價48.3億元摘得該地塊,溢價率僅37.34%。 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全國土地市場“地王”頻繁出現,其中按照總價計算,超過15億元的合計有105宗高總價地塊,其中國企比例明顯處于歷史高位。整體看,105宗地塊合計成交總價為3288.2億元,其中有52宗地被國企獲得,合計成交金額達到了1785.8億元,占比分別為54%左右。 在業內人士看來,央企之所以近期持續高價拿地,一方面是憑借低成本的公司債等融資,持續增加了現金儲備和流動性儲備,所以拿地底氣會比較充足。另一方面是來自于央企之間的改革需求,很多企業尤其是非地產類企業或考慮將地產業務列為主營業務,所以拿地方面會比較激進。 地價向房價傳導。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二線城市“地王”頻繁出現,這將影響后續二線房地產市場的穩定,整體看,特別是南京、合肥、廈門蘇州,房價上漲的二線“四小龍”成為地王最密集的二線城市,房價如果沒有約束性政策,很可能會爆發式上漲。 業內普遍觀點認為,央企退出土地競拍,可以為炙熱的土地市場降溫。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網 ![]() |
上一篇:房產證上名字越多 稅款越多!真的假的?
下一篇:貸款買房的那些事兒:申請房貸銀行查什么?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