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制造買房恐慌?開發商:不希望房價暴漲 |
限購、搶購。人們如同當年進入股市一樣進入瘋狂的樓市。相比瘋狂,也許恐慌是更為恰當的詞匯。 這些天,比如用60萬的自有資金撬動700萬的房產杠桿,再比如兩代人、三個家庭以2.8萬元的月供去征服一座上海核心區的房子的案例數不勝數。它們一次又一次將人們的朋友圈分成了兩派。一邊說,中國式的拼命、追不上房價、握不住性命;另一邊說,這高額貸款,才是最抗通脹的產品,若干年后,他們將成為人生贏家。 人們懷揣著復雜的心態打量著房地產行業這一中國經濟的支柱,一方面他們詛咒高額的房價破壞了年輕人的夢想,而另一方面他們又不計代價地希望能夠搭上這列高速運行的致富列車。 從某種意義上講,威逼永遠比利誘來得更加有效。而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人們似乎只剩下了買房這樣一種單調的投資手段。 央行發布的7月金融數據顯示,新增人民幣貸款4636億元中,幾乎全部是住戶貸款尤其是個人住房貸款。此外,央行發布的另一項金融數據也引發了市場的熱議,7月份狹義貨幣M1與廣義貨幣M2增速之間形成的“剪刀差”再度擴大。 在去年股災中損失慘重的股民們說:“買房好,買房就算跌穿底線,還剩下一套房可以自己住。” 在江浙一帶經營實業的企業家們也說:“買房好,工廠開一家賠一家,買一套房坐等漲價,比辛苦干一年還賠錢強得多。” 甚至有在開放空間中創業的創業者也說:“買房好,等我拿到融資,就先去買一套。” 買房,從生存需要變成投資產品,如今甚至變成了一種運動。茶余飯后的朋友談資是買房、出租車司機閑聊也是買房、甚至于教授們在課堂上講的也是他的買房經歷。 你聽見市場沸騰的聲音了嗎? 濃情蜜意的上海夫婦拿著離婚證走出民政局、走進售樓處;或者是北京西山千萬量級的產品如同是拖拉機上的白菜一樣在售樓處被哄搶一空。 有人無奈地說:“既然什么也擋不住,就在該狂歡的時候狂歡吧。” 于是忽然有些場景被添上了幾分魔幻的色彩——比如上面提到的千萬量級產品。在北京也就算得上改善型住宅,可北京真的有那么多改善需求嗎?開發商們都會告訴你有的,而且這樣的需求是超越區域性的。 不那么了解房地產的購房者會覺得是因為開發商漲價,再不買就又貴了。而對房地產市場稍有了解的人們會告訴你是由于地價的高漲,抬高了未來區域市場的預期。當然還有對此有著更深入研究的專家們說是由于龐大的貨幣增發涌入樓市,為房地產市場筑起了一個超大的“堰塞湖”。 “我們也不希望房價快速上漲,還是穩定上漲更好。因為這樣的高速是以透支未來客戶購買力為代價的。”一位北京地產公司的營銷策劃總監曾私下里表示,非理性的漲幅如果持續,開發商也不可能成為最后的贏家。 當然,從更加宏觀的角度來看,無論是購房者、開發商、實體經濟還是政府都不會是這場恐慌性購房盛宴的贏家。因為劇烈膨脹的房地產泡沫,已經大大惡化了社會收入分配,帶來了全民大投機的社會心理。 雖不知道這瘋狂的上漲什么時候會終止,但卻覺得至少看不到熱點城市房價在短期內暴跌的理由。只不過面對魔幻的氣氛,總是心底有那么一些擔心。畢竟世事反常則為妖。 來源:新京報 |
上一篇:買房如何多享優惠 學好了分分鐘能省上萬元
下一篇:金九銀十 買房子貸款多久最劃算?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