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持續貶值促外資出售中國物業:回報率下降 |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貶值了5.48%。 11月15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8495,較前一交易日下跌204個基點。這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連續第8個交易日走低,同時也是2008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一國貨幣的貶值意味著以這個貨幣計價的資產會縮水,人民幣貶值且短期內不知“底部”在哪里,對于全球布局的外資機構而言可能會停止中國物業的大宗交易。 可以看到的是,在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下,去年開始不少外資機構就出售原本持有的中國地產項目。 在仲量聯行此前發布的2015年中國十大值得關注投資交易,其中8宗交易的賣方是境外上市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包括摩根士丹利、黑石、凱雷等國際知名的金融公司。在這十宗交易中,境外投資信托基金出售的資產金額為264億元人民幣。 而在今年10月,長實地產宣布與李嘉誠海外基金會以20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位于上海陸家嘴的“世紀匯廣場”項目,市場預料該項交易可以令長實地產獲利逾62億元。 隨后不久,美國凱雷投資集團將其擁有的上海中區廣場出售予萬科,“凱雷最近一直在賣”,一名投資界人士這樣評價。 國際知名地產研究機構萊坊的測計師行評估部執行董事梁偉明此前表示,面對人民幣持續貶值及內地經濟放緩的趨勢,公司出售內地資產有助避險。 那么,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走低的趨勢下,對一些外資機構而言是否已到了出售物業項目的拐點? 在仲量聯行中國研究部總監周志峰看來,市場對人民幣的貶值是有預期的,對外資機構而言,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并不是影響其進入或退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決定性因素。 周志峰表示,以去年為例,人民幣也出現了貶值的情況,但是對外資機構而言其更看重的是資金的升值以及物業的租金回報率。“一些外資機構在物業類型的選擇上會發生一些變化,主要看中的是購入資產的安全性。目前來看,內資在投資交易方面的比例有所上升,但外資的絕對量并沒有明顯的減少。”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高級經濟學家章俊也指出,人民幣貶值是一個趨勢,但是外資機構還是會對中國整個經濟的基本面做判斷。對外資機構而言,更多持有的是寫字樓等物業,目前來看一線城市的投資回報率還不錯,如果出售的話也是基于有更好的投資標的的前提下進行。 不過,在某不愿具名的外資投資公司負責人看來,外資地產公司的生存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上述人士指出,過去二十多年,外資地產公司能生存的邏輯是美金或其他貨幣比人民幣的成本要便宜很多,中國國內資本作為股權至少要20%以上的回報給了外資生存空間。但是今年開始,我們國內資本市場股權回報率已經嚴重下降到8%即可,對外資房地產而言,這就是釜底抽薪。 該人士表示,可以預見中國資本市場的資金回報率在未來5年內將維持上述水平,原因是中國央行會持續維持低資金成本以提振實體經濟。更重要的是大量有經驗的外資從業人員開始轉投本土資本市場,自此,外資房地產再無資金、人才優勢,更別提本土的人際關系了。 央行口徑外匯占款也暗示資本外流壓力仍然存在。央行11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央行口徑外匯占款10月降至22.64萬億元,環比縮水2678.64億元,為連續第12個月減少,相較9月環比縮水3374.82億元的規模,10月外匯占款的降幅有所收窄。 來源:澎湃新聞 ![]() ![]() |
上一篇:四城市繼續收緊樓市調控政策 現有政策打補丁
下一篇:婚前買房婚后辦房產證 90%人不知的房產分配學問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