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公積金付房租?一線城市提取額度有限難滿足 |
最近一段時間,住房租賃新政頻出,有人高呼租房時代即將到來,生活在北上廣深等高房價地區的民眾將迎重大利好。那么,問題來了,如果你生活在這些一線城市,想用公積金支付房租,你所能提取的金額能夠滿足租房需求嗎? 一線城市:提取公積金用于租房有額度限制 北京:申請人提供租住商品住房合同、租房發票原件的,自批準提取之日起每季度提取一次,月提取金額既不得超過本人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也不得超過月租金。無法提供租住商品住房合同和租房發票的,自批準提取之日起按每月1500元的標準每季度提取一次。 上海:承租公共租賃住房的,每戶家庭月提取金額不超過當月實際房租支出,且不超過申請人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承租其他住房的,每戶家庭月提取金額不超過當月實際房租支出,最高月提取限額為2000元,且不超過申請人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 廣州:租房自住且能提供租賃備案證明及發票的,職工首次提取不超過從申請月份起向前推算的6個月的租金;租房自住但不能提供租賃備案證明及發票的,可申請提取600元/人/月用于支付房租。 深圳:每月可提取額不超過申請當月應繳存額的百分之五十,當年度未提取的,可以在以后年度累計提取。 用公積金付房租夠嗎?一線城市提取額度有限難滿足 其實不只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查閱各地住建部門和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的相關文件發現,全國不少省份對公積金提取租房額度有明確的限制。如內蒙古規定,建立住房公積金賬戶的夫妻雙方每人每年最高提取金額為8000元。海南規定,繳存人租住商品住房的,提取金額不得超過900元/月/人(10800元/年/人)的標準,且不得超過當年的實際房租支出。 提取的公積金能滿足租房需求嗎? 那么,從公積金里提取的錢夠交租金嗎?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7月份發布的《全國50城房租收入比研究》顯示,今年6月份有3個城市人均住房租金高于2000元/月,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的人均住房租金也達到了1605元。 圖表來源: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 按照各地的平均租金水平來計算,若非承租公共租賃住房,或無法提供租房合同、發票等證明,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公積金所提取的金額遠遠不能滿足租房的需求。 即使能提供租房合同、發票等證明,也未必能滿足實際租房需求。以北京為例,月提取金額既不得超過本人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也不得超過月租金。據《北京住房公積金2016年年度報告》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公積金實繳職工695.74萬人,繳存1502.17億元,經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計算,北京公積金人均月繳存1799.25元,不及北京人均住房租金。 早在2015年1月,住建部、財政部和央行聯合發文,要求放寬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房租條件。政策實施兩年以來,各地提取的公積金可用于租房的比例仍然不高。 據《全國住房公積金2016年年度報告》顯示,2016年,住房公積金住房消費類提取額占當年提取額的80.82%。其中,購買、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占33.60%,償還購房貸款本息占41.86%,租賃住房占3.13%,其他(如物業費提取等)占2.23%。 據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梳理各地2016年的公積金年度報告發現,除了山西達到20.64%外,其他省份提取公積金用于租賃住房的比例集中分布于1%-3%,最低的為天津,僅為0.16%。 北京、廣州發文簡化公積金提取手續 今年7月18日,住建部等九部委下發了《關于在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選取了廣州、深圳等12個城市,首批開展住房租賃試點。其中,廣州和南京兩個城市明確將“租購同權”寫入實施方案中。 8月28日,國土資源部、住建部對外發布《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方案》,確定第一批在北京、上海、沈陽、南京、杭州、合肥、廈門、鄭州、武漢、廣州、佛山、肇慶、成都等13個城市開展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 一時間,租房利好不斷,租賃市場也一時成為焦點,人民日報也撰文稱,一個全新的租房時代,或許正在加速到來。在此情況下,一些地方開始出臺政策簡化公積金提取手續。 8月9日,北京發布文件為辦理公積金提取等業務流程材料“瘦身”。在簡化前,租房提取公積金需要提交《租住商品住宅合同》、《租房發票》、《社保繳費證明》、《提取申請書》、《提取清冊》和《提取記錄單》,簡化后只需要提供申請人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租房提取住房公積金申請表》。 而早在今年5月份,廣州就發布通知,為進一步簡化住房公積金租房提取手續,自5月27日起,職工在廣州市無自有產權住房,以租房自住條件申請提取住房公積金的,無需再提供個人及家庭名下無自有產權住房的證明。 來源:中國新聞網 ![]() ![]() |
上一篇:公積金貸款和商業貸款哪個更劃算 99%的人都猜錯了!
下一篇:我國將對房地產開展合同執行檢查 化解地產泡沫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