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M2同比增長8.8% 新增信貸6632億元 |
01 11月13日下午,央行傳來了大消息! 別小看國家去杠桿的決心。10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65.34萬億元,同比增長8.8%,增速再次創出新低。同時,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也不及預期。這一下讓市場上的小伙伴全都驚呆了。 這是歷史最低值,而對于貨幣增速的預測,大家都覺得怎么也應該在9.2%左右,沒想到一下低了這么多。 M1同比增長13%,跟上個月比低了1個百分點,如果跟去年同期比,跌了10.9個百分點,當月央行凈回籠資金達到1518億元。
此前,大部分炒房客之所以敢使用杠桿,撬動大筆大筆的錢投到樓市,一個重要判斷就是認為中國的印鈔機還將刷出更多的紙幣,水漲船高,房價節節攀升。 然而,今天這個8.8%的數據,狠狠地打了這些炒房客的臉。 02 如果說光M2增速下滑,還不夠說明一切的話,另外幾個消息,更說明了國家遏制房價上漲決絕的態度。 1、國土部掀起整頓風暴,嚴厲打擊囤地捂地行為。 最近,國土資源部對住宅用地出讓合同執行情況進行檢查,檢查范圍包括70個大中城市和熱點城市蘇州市。 檢查啥呢?主要是最近4年來,住宅用地出讓合同執行情況,特別是檢查有沒有不按時開工和竣工,把土地閑置著、捂著,造成市場住房稀缺,進而推高地價和房價的行為。 可以想見,打擊囤地投機行為,直接后果,就是土地市場供應將加大,房源供應將進一步增加。物以稀為貴。土地供應多了,房價增速自然下滑! 畢竟,住宅用地是保障住有所居的,不能拿來炒作囤積! 2、銀行對樓市再出重拳 據最新權威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10月全國首套房貸款利率同比去年上浮了19.37%。 首套房房貸利率最高上浮20%的城市有很多,如合肥。個別銀行甚至停貸;北京首套房最高上浮20%;南京已經停止商辦寫字樓的貸款業務,住宅首套房最高上浮20%。 其他首套房房貸利率最高上浮20%的城市還有廣州、鄭州、武漢、成都、寧波、青島、蘇州等。 樓市貸款額度吃緊,資金短缺,炒房客成本增加,又找不到合適的接盤俠,一段難熬的“苦日子”要來了! 3、一些三線城市,限購限售再升級 以泉州為例,除了此前幾大熱門板塊限購外,最近,連清濛開發區、洛江區萬安街道、臺商區、惠安縣黃塘鎮這幾個區域也加入了限購。 不僅限購,而且限售也加碼了。泉州規定:非泉州戶籍家庭在泉州市和本市戶籍跨市本級、縣新購買的商品房,須取得不動產權證滿5年后方可轉讓。 4、購租并舉持續強勢推進 以深圳為例。11月10日,深圳市首宗“只租不售”住宅用地來了,未來70年,這些租賃住房和商業用房,開發商得自己拿著,不得銷售、轉讓! 這類房子,將來可是源源不斷的:僅僅到明年6月,深圳共將推出7塊只租不售住房用地。 從以往的“居者有其屋”到現在的“住有所居”,國家的使命是讓人民住得好,樓市格局已經變了:租賃成為新潮流,成為大勢所趨! 03 當很多人還冒險加杠桿沖入樓市時,悄悄地,房價拐點出現了! 11月初,易居研究院公布數據,4個一線城市2017年9月與10月新建住宅成交總量為334萬平方米,同比去年的708萬平方米下降52.82%,創2008年以來新低。 恰合的是,近日燕郊房價暴跌引起了廣發關注!房價曾如火如荼的燕郊,由于緊鄰北京,半年前還是門庭若市、人滿為患的燕郊售樓一條街,如今半年時間里跌幅超過了2/3,卻仍無人問津。
數據顯示,2015年年底~2017年年初全國樓市牛市期間,由于大批投資客的涌入,燕郊房價由2015年年初的8000元/平米迅速拉升到了3萬多每平米,漲幅遠高于北京。 之后,就迎來了強調控。 廊坊市在2017年3月和6月分別出臺了力度空前的調控政策,效果立竿見影,從今年4月份開始燕郊乃至整個廊坊的房價開始下滑。 數據來源于中國房價行情網 業內人士認為,導致燕郊樓市暴跌的重要原因之一:樓市調控政策。 據21世紀經濟報道,“3·17”新政以來,北京調控已近8月,樓市調整態勢愈發明顯。調控并未有任何放松態勢,行業信心也在逐漸走低。 04 自古以來,房子就是我們的投資中心點。無論是各行各業的人士,賺錢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買房,似乎買房就是唯一保住資產的渠道。 即使是發展迅速的今天,房產仍然是大家追逐的對象。放眼天下,似乎唯有房產才是唯一保值的資產。 各行各業的人,很多都被利益所趨,奔向房地產!不少有錢的人也不愿再去奮斗,而是買房坐地收租,貪圖安逸、坐享其成。然而,只有以“奮斗者”為本,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只有實體業才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這種房產虛高的現狀很顯然不適合社會的發展,必須控制!當租房真的能夠享受等同買房的權益時,當買房不再是追逐利益的渠道時,我們還需要買房嗎?當M2增速也下降,再沒有人狂熱地買房了,房價泡沫還能維持多久? 獨立經濟學家馬光遠認為,明年下半年將是本輪房地產周期最困難時刻!他認為,
從中國經濟大周期和貨幣政策而言,貨幣的不超發,宏觀經濟大周期的轉折,以及經濟從高增長階段到高質量階段的幾大轉換,都意味著,投資房地產高收益低風險時代,正在慢慢終結,買房不需要智商的時代基本退出歷史舞臺。 一位房地產行業知名大佬近期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樓市調整還遠未結束,春節后將進入深度博弈期。 而投資人、財經專欄作家齊俊杰認為:樓市最大的風險,不是價格下跌。因為如果價格下跌,你只要買的低,通過止盈還是能夠獲利的,樓市的風險恰恰在于流動性。 這就像你買個假瓶子一樣窩心,根本就賣不掉。而假瓶子賠就賠了,房子可不是,未來你還得在為他交一份稅。如果能租出去,還能緩解一下資金壓力,如果連租都租不出去,那就只能哭暈在廁所了。 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認為,至少到明年年中,房地產政策出現大面積松動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那些妄想著待樓市松懈繼續入手的投資客,該收手了! 來源:老鐵股道 ![]() ![]() |
上一篇:住房租賃金融配套政策加速落地
下一篇:統計局:10月份房價總體穩定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