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歡吧!國家做出重大決定 關系到每個人 |
講信用的老實人,屬于我們的時代終于來了! 一切就是來得這么快! 剛剛傳來大消息,央行決定成立個人信用信息平臺,構建全新的國家級信用中心: 據《財新》13日的報道,央行已決定由互金協會牽頭成立個人信用信息平臺,2017年底就要正式批籌,這一平臺成立的主要目的,是把央行征信中心未能覆蓋到的個人客戶金融信用數據納入,構建一個國家級的基礎數據庫,實現行業的信息共享,以有效降低風險成本。 當國家下了鐵命令,讓所有網絡支付必須通過網聯。我們就意識到騙局將終結,中國信用社會即將到來! 也就是說,國家要把阿里、騰訊、京東等掌握的數據全部收集起來,為中國每一個人開始記錄真正的信用。 看看如今支付寶的改變,信用租車、租傘、租充電寶等等,就算你買的東西要退回去,都會因你的信用度高而選擇先退款給你。 講信用的老實人,屬于我們的時代終于要來了。一個全新的信用體系即將到來,每一個人都將看到并深切體會到信用帶來的價值。 (一) 為什么80%的人很難得到銀行的服務,老百姓想貸個款比登天還難,不是要各種證明,就是要把房子抵押! 但為什么有人卻說,馬云、劉強東是這個世界上唯一敢借我5萬,不要任何抵押,還不問我拿去干嘛的人。 因為銀行沒有數據,他不知道你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馬云在信用的路上越走越快,這才是他讓對手真正被打劫卻又無力反擊的終極王牌! 而今天,國家要成立的“信聯”,就是要把我們在支付寶、微信、京東上的行為,轉化為我們在銀行的信用! 讓我們的信用價值從各個巨頭的體系內,滲透到銀行業。所以,貸不到款的別著急,很快就為你敞開大門。 肯定馬上就有專家站出來說,這是馬云劉強東的大利空啊。還是那句話,我為這種人的格局倒吸一口涼氣。 君不見,馬云的芝麻信用已共享給多家銀行,還宣布將與四大行之一的建行打通信用; 君不見,就在前天,劉強東的京東金融與國家發改委國家信息中心宣布信用信息共享。 正所謂,俠之大者,利國利民! (二) 信用也正在逐漸深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深圳,26萬老人領取養老金不用親自跑腿去現場,只需要在手機上進行一次信用認證; 在上海、南京等地,僅僅三個月,有近2萬人,憑借信用,租房不用再“付三押一”,免除押金總額超6000萬元; 今年大熱的共享單車,更是在100多個城市都推出了信用免押金服務,目前為止,已經為約3000萬用戶減免了40億押金。 中國的信用建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期! 今天,當我們再次面對無法預知的未來時,請開始存信用吧。現在國家才剛剛開始,所有人都還來得及。 而我們唯一能確定的是:未來,只要你有信用,你想要的一切都會給你! 共享寶馬 你看,你曾經瞧不起的小王,他用自己的信用,開上了和你一模一樣的寶馬; 你看,你曾經瞧不起的小劉,他用信用免掉了押金,住進了和你同一個小區; 你看,你曾經用一張金卡藐視的小張,他用信用換來了更高級別的銀行待遇! …… 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訴我們,你認為理所當然的社會秩序正在被重構,你眼里的財富,正在被推倒! 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行業,將會因為信用而回歸本質。信用將會成為每一個人比身份證更重要的東西,成為比錢都更值錢的財富! 從今天開始,大膽使用自己的信用,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信用是越用越多;從今天開始,珍惜別人給的每一次信任,因為信用社會,有時候機會只有一次! 放心吧!這個時代不會放過任何一個不守承諾的人,哪怕他現在高高在上! 放心吧!這個時代會狠狠獎勵每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哪怕他現在一無所有! 來源:大佬動向(ID:dalaodongxiang)綜合鳴金網 (作者:奔跑吧,琪哥 個人微信:yao493741294)、TOP電商(ID:itopec)、搜狐新聞 “信聯”風聲再起 作者:程維妙 ,來源:北京商報 神秘的“信聯” 原本等著領取首批個人征信牌照的芝麻信用、騰訊征信、深圳前海征信、鵬元征信等8家試點機構將有望參股“信聯”這一平臺,每家機構占新公司8%的股權,目前已經初步簽訂了入股的協議。 今年6月,北京商報獲悉,“信聯”主要由互金協會牽頭在做,該聯合機構將效仿第三方支付“共建、共有、共享”原則的“網聯”模式,在傳統金融之外,實現對互聯網金融和小微金融個人征信的全面覆蓋。 彼時消息透露的參建機構名單中,除了首批個人征信牌照的8家試點機構外,還有百度、網易、360、小米、滴滴、開鑫金服、宜信等行業相關機構。“多家機構已簽署投資意向書,機構籌建已進入實質階段。”但隨后便沒有下文。 對于最新消息,北京商報記者11月14日詢問多家業內機構,有的機構完全閉口不談,但也有3家機構并未否認,只表示,“目前不便回復”。其中一家機構稱,“我們接受央行征信中心監管并與其保持緊密聯系,如果此類型機構(信聯)最終成立,我們會與之保持緊密溝通! 民間個人征信急需補位 當前,銀行卡領域和線上支付清算已分別有銀聯和網聯兩個聯合組織,征信領域也并非空白,有央行征信中心、國家信息中心等國有機構。不過,有法365首席經濟學家李虹含介紹,央行征信等數據主要來源于金融機構,在互聯網信息上存在不足;從數據結構來看,央行征信中心更多是結構化數據。 事實上,隨著消費金融、網貸等市場的快速擴張,征信業早已成為一片藍海。據大數據分析公司易觀發布的一份中國征信市場年度分析報告指出,截至2016年12月底,中國貸款規模為1121.1萬億元,征信平臺也已遍地開花。 民間從事信用信息管理業務的機構逐漸增多,其中頗具代表性的就是首批個人征信牌照試點的8家機構。2015年1月,央行下發通知,要求芝麻信用、騰訊征信等8家機構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但截至目前,中國首批個人征信業務牌照仍未發出。 掣肘牌照下發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數據孤島”現象。各個信息平臺、各個商家主要都是負責自己的信息,不進行共享流通,信息誤導現象嚴重,過多的征信機構會割裂各自的流通性。 信息不共享流通的危害也已經顯現。有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現金貸、消費金融大爆發;過度借貸、重復授信、過高息費、個人信息保護不足等問題也惡浪滔天。在各個平臺信息割裂的情況下,借款人“多頭借債”拆東墻補西墻的“共債”風險已愈發嚴重,欺詐性行為防不勝防。 “信聯”使命的猜想 為何數據難以互通?一家征信公司創始人表示,“數據孤島”的形成是天然的,首先這些數據的所有權是產生數據的個人,而非各個平臺,因此平臺在使用這些數據時需要征得個人同意;其次每個公司平臺掌握這些數據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因此不可能輕易將這些數據共享出去。 安全和機構成本等方面的考慮,也是催生“信聯”的原因。金融科技領域資深觀察者由曦表示,成立“信聯”最基本的邏輯是,如果征信機構也從事放貸,其他信貸機構不可能把客戶數據進行分享,這有明顯的利益沖突,所以要求是獨立第三方。 零壹財經分析師孫爽認為,從“信聯”的使命看,如果“信聯”由互金協會牽頭一說成立,“信聯”只協商制定征信業的數據報送標準,不參與征信業務,或許也是一種可選道路。 來源:政商內參公號 ![]() ![]() |
上一篇:51家金融機構在證監會"密會"房企 樓市怎么走?
下一篇:住建部:堅持調控目標不動搖 力度不放松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