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城購房新政:爭奪人才還是松綁調控? |
在經歷了令人難熬的寒冬之后,2018年樓市可能迎來了回暖時機。 甘肅省會城市蘭州1月5日發布重磅消息,明確取消三個偏遠區域的住房限購政策,且限購區域購房放寬至不需要再提供社保證明和納稅證明。被外界視為松綁樓市的今年第一彈。 事實上蘭州的樓市新政也是最直接的——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最近3個月,全國有近20個城市與地區發布了引進人才的新政策——政策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放寬購房資格。 這些不約而同的相似動作引發了至今仍無答案的疑惑:新政到底是為了爭奪人才,還是借此名義松綁樓市調控? 聚焦人才 僅在1月9日,就有3個大城市打響了人才落戶政策的新年第一槍。 天津市宣布對符合天津市引進人才政策等有關條件的非戶籍人口實行“租房落戶”政策,對本人或直系親屬無名下合法住房的,可在長期租賃房屋所在社區落集體戶口; 山東省青島市市委、市政府下發文件,將全面放開城鎮落戶限制,并將取消購房面積、就業年限、積分制等落戶條件; 江蘇省南京市提出高層次人才在南京買房不僅不限購,而且將提供最高達300萬元的補貼,40歲以下的大學本科、研究生以上學歷可先落戶再就業,落戶后即可買房。 隨后,廣州也加入這一戰列,日前發布的《廣州市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實施方案》放寬了對非戶籍人口的入戶要求,提出增加各區引進人才落戶指標,取消農業、非農業戶口性質劃分等。 在此之前,廈門、西安、合肥、石家莊、廊坊、武漢、濟南、長沙、杭州、沈陽、大連、福州、成都、無錫等多個城市均出臺了所謂的吸引人才政策,外界稱之為“人才爭奪戰”。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對于那些二線或者試圖躋身于二線的城市來說,吸引人才無疑是主打名片之一,“人才爭奪戰”開打由此得名。 江城武漢動作最快、組合拳也最多,其市委書記提出“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早在去年5月就推行戶籍新政,調整了18項戶口遷移政策,留在武漢創業、就業的大學生畢業即可落戶,碩士博士可直接落戶;一個月后,推行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項目;12月,《武漢市房票(人才住房券)使用管理辦法(試行)》公開征求意見,擬允許非武漢戶籍個人憑房票可購首套住房,意味著進一步放寬了外地人在武漢購房的條件。 同樣對人才充滿誠意的還有成都,在其提出的“蓉漂”計劃中,大學本科以上畢業生即可落戶,對于來蓉創業的給予貼息貸款或者綜合資助,對急需緊缺人才發放“人才綠卡”,給來蓉應聘的外地大學生提供一周免費住宿,等等。 不過,從最近一個月密集出臺的新政來看,放寬購房資格、調低購房門檻似乎才是主旋律: 武漢可憑房票購房,成都明確高端人才購房可不受戶籍、社保、限購政策限制;除了南京,宣布對本科及以上學歷者不限購的還包括鄭州、昆山;濟南和東莞則將本科學歷者的購房社保期縮短至半年…… 目的不純? 1月8日,周一上午,蘭州的一個項目銷售中心被前來咨詢看房的人擠滿,售樓人員感慨“平時周末也沒這么多人”。這是蘭州新政實施的第一天。 蘭州1月5日下發的《關于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強化房地產市場監管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取消西固區、九州開發區、高坪偏遠區域的住房限購政策,限購區域購房也不需要再提供社保證明和納稅證明。 沒有吸引人才的名義,直接取消限購,并且不像其他城市由市政府或人社局發布消息,蘭州市直接由住建局發布,外界認為這是松綁樓市調控的深水炸彈。蘭州成為本輪調控首個直接釋放松綁信號的城市。 安徽合肥則是曝出政府回復群眾咨詢問答稱“商品房應由開發商自行定價,且2016年11月份之前出讓地塊不限價”,被解讀為限價放開。 兩個城市隨即否認對調控松綁,蘭州稱,不提交社保和納稅證明不是取消限制,只是改進了審核方式;合肥稱,仍將按照相關文件執行商品房價格備案。 不過,據相關媒體援引接近蘭州政府人士的消息確認了放松限購的說法,并稱本次放松限購主要原因在于財政壓力。報道稱,去年蘭州市土地成交金額與2016年相比接近腰斬。 同樣受困于土地出讓金減少的還不僅是蘭州,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披露的數據,2017年,石家莊土地出讓金同比減少了42%,蘇州同比減少了36%,合肥同比減少了35%,廈門同比減少了14%,天津同比減少了12%,在全國70個城市土地出讓減幅最大的10個城市中,這些城市占據了6個席位。 這樣的數據和適時出臺的政策難免令人產生聯想。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直言,有部分城市人才引進的門檻過低,很大程度上不是為了吸引人才,而是為了吸引購房者。 他認為,這容易引起對市場的非理性判斷,地方的人才政策不該和房地產限購掛鉤,對于真正的人才更應該提供直接的居住房源,單純地將人才推向市場也容易帶來房地產市場的不穩定。 如何解讀 到底是該從數據和新政透露出來的信號,還是從官方命名的文件和對外的澄清表態中來定性當前新政的核心本質,目前仍撲朔迷離。 “近期調整樓市政策的城市,基本上不屬于漲幅過快的一線和強二線城市。這些城市一方面依然面臨一定的去庫存與城鎮化壓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城市競爭中留住高層次人才,所以,需要對原有政策進行一定程度的完善。若對此過度解讀,認為中國樓市調控基調改變或反反復復‘拉抽屜’,則顯然是以偏概全的。”天津財經大學教授叢屹認為。 最近相關媒體發表的評論文章也指出,部分地方樓市政策調整屬于對前期政策中剛性、粗糙部分的適時修正。并表態:在“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已成為全社會強大共識的背景下,中國樓市從嚴調控的基調不會改變、長效機制建設的步伐不會放慢、防范和化解風險的決心不會動搖。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城市與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況偉大則坦言,地方政府調控的一松一緊,是與中央政府的博弈。 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目前尚未出現可以放松調控的宏觀環境,希望中央政府、執行部門和房管部門加大執法力度,因為一旦調控放松出現反復,房地產市場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包括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就很難保障。 這也符合剛剛閉幕不久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會議特別指出,要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 來源:法治周末 ![]() ![]() |
上一篇:中國土地制度巨變!宅基地入市利好 地產股爆發
下一篇:事關你的票子房子車子…2018年將有這些變化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