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預計中國經濟增速破七 房價面臨失控 |
【環球時報報道】瑞士銀行近日發布2015-2016年度經濟展望報告,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將從2015年開始跌破7%而進入“六時代”。報告認為,盡管中國未來穩增長政策會加碼,但房地產下滑對內需的拖累幅度會更大。報告同時表示,下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測并不意味著中國將迎來“急劇滑坡”,經濟增長放緩不會對就業和民生造成明顯壓力,中國政府將擇機采取較為穩健的經濟刺激措施,確保增長趨勢。 “中國仍是世界經濟的發動機”,德國新聞電視臺25日報道稱,中國經濟雖然預計降到7%以下,但仍遠遠高于歐美國家增長,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只是時間問題。 英國《金融時報》25日援引經濟學家蘭特·普里切特的觀點分析稱,在現代歷史上,只有在極少情況下,一個國家能將超過6%的“超高速”增長維持10年以上。而自1977年以來,中國通過調動市場力量已經突破這個慣常趨勢,締造了“人類歷史上”可能最長的高速增長期,但有升也必有降。 瑞銀報告預計,2015年中國GDP增速將放緩至6.8%,2016年降至6.5%,這一數字低于經濟學家的估算。此前,路透社綜合經濟學家和機構觀點作出的預測認為,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將為7.1%。 報告分析稱,拖累中國經濟增速,使其可能跌破7%的主要因素是房地產業的下滑。2015年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將繼續下跌10%-15%,并拖累GDP增長1.5%左右。美國《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國房地產面臨供需失衡、價格失控的結構性難題,而房地產的減速將對基礎設施相關的重工業、制造業和家用消費品工業產生連鎖拖累,并引發金融與信貸風險,扼制消費增長。 德國《時代周報》25日也表示,中國經濟增長曲線已過高峰,現在正處于發展的十字路口。中國經濟在下滑中面臨多重挑戰:穩定房地產市場、開放金融系統、地區平衡、加強國內需求等。 對于外媒認為中國內需不足,中國進出口銀行首席國家風險分析師趙昌會25日對《環球時報》表示,中國內部需求得看怎么說,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買房買車的需求都很旺盛,甚至過熱到需要限購的程度。經濟的提升從政策角度可以從增加國內外消費和投資兩方面入手。但值得注意的是,宏觀財政政策不能大起大落,要循序漸進,穩定可預期。趙昌會分析稱,房地產下滑的確是拖累經濟的主要原因。房地產行業之前過于旺盛,現在應該向平緩的方向引導。 據路透社25日報道,為緩沖房地產下滑和外部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預計決策層將加快推進有利于增長的服務業改革并擴大社保覆蓋范圍,以促進服務業消費和投資。房地產下滑還會倒逼地方政府融資、資本市場和國企重組等領域的改革步伐加快。 瑞士《新蘇黎世報》25日報道稱,中國經濟的繁榮和逆境,都將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瑞銀報告表示,中國經濟進入“六時代”并非糟糕的消息或重大危機。至少從民生角度看,經濟減速不會對就業產生重大負面影響,盡管失業率有可能上漲,但6.8%左右的增長率依然可以確保新增就業崗位,而且,人口勞動力結構的變化,服務業的發展將減輕中國國內的就業壓力。路透社稱,美國經濟走強和美元升值將為中國出口經濟提供復蘇動力,根據估算,2015年中國出口增速將小幅增加至8.5%。(環球時報) |
上一篇:國稅總局摸底房地產稅 二手房營業稅年底前或調整
下一篇:央行降息未立即促樓市量價回升 穩價跑量或仍是主流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