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等為高鐵新城降溫:防控單純房地產化傾向 |
文 | 劉曉博 重要轉折! 今天(5月7日),“國家發改委”在官網上公布了四部門聯合簽發的“關于推進高鐵站周邊區域合理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這意味著國家對于“高鐵新城”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 聯合簽發文件的四個部門是: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原國土部職能并入了該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中國鐵路總公司。 中國是全球率先把高鐵產業化,并建成完善的“高鐵網絡”的國家。目前中國的高鐵通車里程超過2.5萬公里,占全球的60%。 中國不僅僅把高鐵產業化,帶動了上下游產業的發展,還把高鐵當做了推動城鎮化的重要手段。 各地政府一般會在郊區、新區規劃高鐵站,圍繞高鐵站規劃高鐵新城,希望通過“高鐵新城”的帶動,實現城市的快速擴張。在這個模式里,高鐵站往往發揮著“提升郊區土地價值”的“魔術棒”作用,點石成金,讓地方財政賺得盆滿缽滿。 但不是所有的“高鐵新城”都成獲得成功,一些人口增量偏少、人口競爭力偏弱的城市,其高鐵新城長期缺乏人氣,最終不僅浪費了土地,還讓高鐵站變得低效。當地居民為了乘坐一次高鐵,往往費盡周折。 2015年11月,“21世紀經濟報道”曾發表過《高鐵新城調查:趨勢還是陷阱?》的報道,據稱當時全國規劃建設中的高鐵新城就已經達到70多個。隨著“八橫八縱”高鐵網絡的建設,未來將有更多的中小城市開通高鐵,如果仍然延續過去的模式,必將造成巨大的耕地浪費,讓更多中小城市財政陷入困境。 原因很簡單,中國城鎮化的路徑已經發生了巨變。以前,城鎮化是四面開花的,所有的縣城、地級市、省會城市(直轄市、計劃單列市)都可以獲得人口紅利。到了今天,城鎮化正在變成“大城市化”、“大城市群化”。普通中小城市的吸引力在下降,在郊區建設“高鐵新城”的模式必須改變了! 在新發布的“指導意見”里,以下內容值得注意:
上圖:早在2014年,媒體就開始反思高鐵新城模式。 由此可見,“指導意見”帶有硬約束的性質,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將介入高鐵站的規劃和監督。對于中小城市來說,新設高鐵站要“盡可能在中心城區或靠近城市建成區”,而且要控制規模,控制房地產開發。
哪些城市最危險?當然是級別低、經濟弱、財政窮、人口少且增長緩慢的城市,主要是中西部的地級市、縣市級和縣城。當然,前提是高鐵站尚未開工建設,而且規劃的遠離市中心。如果你正準備買上述區域的房子,要千萬小心。 為什么我一直勸大家到“有顯著人口增量的、高級別的城市”買房子(主要是住宅)?從高鐵這個案例,大家就能悟出來。 在中國,資源、人口、機會都跟著權力走,級別高的城市永遠占便宜。前段時間,媒體報道說發改委收緊了地鐵新線的審批,城市常住人口低于300萬的城市將暫停建設新的地鐵線路。此次又收緊了高鐵站的規劃建設。由此看來,中央的思路是一脈相承的:追求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讓大基建更有效率,避免地方政府出現破產的風險。 對于普通中小城市來說,不僅機會在變少,原有“高大上”規劃能獲得實現的機會也在降低。大城市可以通過開發新區,防止城市內部的利益固化;中小城市將逐漸失去這種機會。換句話說:在大城市,到新區買房子機會更多;在中小城市,到新區買房子風險更大。決定這一切的根本,還是城市的機會、吸引力。 希望讀者能從今年以來出臺的地鐵新規、高鐵新規中看明白中國城鎮化的大趨勢,不要讓自己的投資低效,或者打水漂。 來源:天天說錢 ![]() ![]() |
上一篇:預測:房產稅將在這些城市率先征收(名單)
下一篇:《商業銀行大額風險暴露管理辦法》發布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