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養生|益肺潤燥,調和陰陽 |
2018秋分時間:2018年9月23日09:54:01,農歷2018年八月(小)十四,星期日。 所謂秋分,一分為二,一是日夜時間均等;一是氣候由熱轉涼。 涼風習習、碧空澄澈、丹桂飄香、蟹肥菊黃,是秋分的標志性景色。秋分至,意味著秋天已經過去一半了。 秋分養生 秋季是疾病多發的季節。體內陽氣內收,體表的抵抗力急速下降,正是各種病邪入侵的時機,特別是關節病、風濕骨病和體寒等疾病的高發期。 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 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秋季天氣干燥,主要外邪為燥邪。 秋分之前有暑熱的余氣,故多見于溫燥;秋分之后,陣陣秋風襲來,使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同時,秋燥溫與涼的變化,還與每個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 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秋分后,氣候漸涼,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節。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 1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宜早睡早起。 早睡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則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夜愈深,寒氣愈重,易入侵體內,給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隱患,還會導致咳嗽等疾病。 2 秋分以后,氣候漸涼,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要注意忌口,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黏的食物,戒煙戒酒,忌暴飲暴食。 3 秋分的“燥”是涼燥,“燥令傷肺”,可適當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白蘿卜、胡蘿卜等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 4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但秋分時節進補,不可太過,要適量。進補應分清虛實,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只有對癥進補才能補益身體。 5 秋季養生,以“收”為主。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比如:健走、打太極拳、騎自行車、跳舞,登山等。 6 秋季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產生憂郁傷感情緒,導致體內分泌紊亂,產生疾病。 因此,要注意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心情舒暢,以適應秋天平容之氣。 傳統養生功 ● 秋分坐功 秋分后陽光照射時間逐漸縮短,漸漸白天時間短,夜晚時間長,生機趨向衰減。此功正是順應這一時令特點而制定的鍛煉方法。 具體方法:每日凌晨7點時,盤腿而坐,雙手捂住耳朵,左右方向扭身各3~5次,然后牙齒叩動36次,調息吐納,做深呼吸,津液咽入丹田9次。 可治風濕積滯、腰脅麻木、腹部積水、膝蓋腫痛、胸部氣漲、外翻足以及便秘、放屁、腹脹、雙腿麻木、兩臂酸麻、口干舌燥、胃寒氣短等。 ● 俯身健肺功 具體方法:平坐于硬板床上,兩腿伸平,身體正直,兩手按住同側膝蓋,身體先后仰,再前俯,使頭盡量靠近小腿,俯身時間盡可能長些,以呼盡肺中殘氣。 當向前俯身頭挨住小腿后,可將兩腳展開約33厘米,兩手按住小腿,向前俯身頭觸床面,呼盡肺中殘氣。 本法具有健肺養氣、健腦養顏作用,可使頭發烏黑,容顏煥發。 秋分飲食小貼士 適宜:小米、玉米、茼蒿、菠菜、南瓜、蓮藕、板栗、土豆、蘿卜、蘋果、柚子、石榴 秋分之后,飲食以潤燥益氣為中心,健脾補肝清肺為要,清潤甘酸之品不可少,但要注意調配好寒涼之性。 主食粗細糧搭配要比單獨吃大米好,可配些健胃清虛熱的小米;亦或放些大黃米,健脾胃,補中氣,溫肺止嗽;亦或吃些玉米,調中開胃,益肺寧心。 蔬果方面應順應天時地利,吃些當季時令的茼蒿、菠菜、南瓜、蓮藕、板栗、土豆、蘿卜、蘑菇、香菇、小白菜、蘋果、柚子、石榴等。 肉類的話,鱸魚秋后始肥,肉白如雪,有「西風斜日鱸魚香」之說,常吃有益脾胃,補肝腎之功,適合用來「貼秋膘」,清蒸最好,避免油炸、燒烤。而「秋風起,鴨子肥」,此時也是品嘗鴨子鮮美味道的大好時令;而且鴨肉「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解水,養胃生津」,是很好的貼秋膘之品。 少吃:辣椒、蔥、姜、胡椒、油炸、油膩 醫學研究表明,胃腸道對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在氣溫變化無常的秋季,飲食以溫、軟、淡、素為宜,做到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不吃過冷、過熱、過硬、刺激性強的食物。 為了減少秋燥癥狀,不宜多食辣椒、蔥、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國慶長假期間家人團聚也要注意這一點,烹調以蒸、燉、燒、炒為宜。 秋分養生餐 1 原料:大魚頭1個,花生仁100g,腐竹1條,紅棗10個,生姜2片。 做法:①花生仁洗凈,清水浸半小時;腐竹洗凈、浸軟,切小段;紅棗(去核)洗凈。 ②魚頭洗凈,斬開兩邊,下油起鍋略煎。③把花生、紅棗、姜片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小時,放入魚頭、腐竹再煲1小時,調味食用。 功效:益氣養血,清補脾胃。 2 原料:桂圓肉100克,粳米100克。 做法:桂圓肉與粳米同煮作粥,任意食用。 功效:安心神,益心脾,補血氣。適用于思慮過度,驚悸失眠患者。 桂圓肉為養腦益脾之要藥,補血益心之佳果,又具有補血、抗衰老之作用,久服輕身不老。李時珍稱“食品以荔枝為貴,資益以龍眼(即桂圓)為良”。 粳米輔以補益脾胃,益精強志之效,共奏養腦作用。 3 原料:1.5千克重的鴨1只,姜3片,香蔥1根,茴香2粒,鹽少許。 做法:先用溫水洗凈鴨子表面皮層,然后在溫水內浸泡至鴨體柔軟為止;在鍋內放入上述佐料加水,使水浸過鴨體,鴨子放入鍋內,蓋嚴鍋蓋,燒沸后再燜10~20分鐘,起鍋即為佳品,但須等完全冷卻后方可切成薄片食之,以免流失油鹵影響口味。 4 原料:藕500克,芝麻25克,甜面醬50克,白糖25克,豆油500克(約耗50克),味精、料酒、姜末、蔥花各適量。 做法:把藕洗凈,削去外皮,一切兩半,頂刀切成0.3厘米厚的片;勺內放油,燒至五、六成熟時,將藕放入,炸成柿黃色撈出;勺內留油75克,將甜面醬放入炒勻,放入少許鮮湯,調成濃汁。然后下入白糖、姜末、蔥花、味精和料酒。待汁烘起,下入炸好的藕片,用勺炒勻,撒入芝麻,顛幾個個即成。 特色:咸甜筋香、潤燥補虛。 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 |
上一篇:新城吾悅廣場違規操作,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并罰款
下一篇:取消商品房預售,住建部辟謠!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