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術丨特大城市CBD核心區如何“玩轉”地下空間 |
5月13日,隨著世博發展集團大廈和國新控股大廈工程地下頂板的澆筑完畢,位于上海原世博B片區的央企總部28幢大廈45萬m2的一體化地下空間全部完工,這也是上海迄今為止距離黃浦江最近的超級地下工程。為上海乃至全國中心城區地下空間成片開發提供了可供復制的經驗,也為未來城市CBD的建設提供了一個樣板。
特大城市的CBD地區十分重視地下空間的開發。從經濟上講,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可以提高CBD地區的土地利用率,降低土地利用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地下建筑還有許多獨特的優點:地下空間不受風霜雨雪、閃電雷鳴等惡劣自然條件的影響;地下空間冬暖夏涼,一年四季的氣溫均在18~20℃左右,可以節省制冷和取暖所耗費的能源;此外,地下空間對于防范現代戰爭等突發性事件有重要意義。開發地下空間也是CBD地區的必然趨勢。 CBD地下空間業已進入多功能綜合利用的階段。最常見的地下空間利用有地下室、地下軌道交通、地下停車場、地下商業街、地下廣場等。有的城市還有地下圖書館、地下學校、地下工廠,甚至還有地下監獄等。當然地下工廠和地下監獄是不宜也不會出現在CBD地區的。 地下交通設施 1 地下停車場 歐美等發達國家汽車的擁有量大,而CBD的地面空間十分有限,容納不了日益增長的停車需求。在CBD地區尋找停車位己成為頭痛的事情。CBD的地下停車場小則可有上百個車位,大則可以停上千輛汽車。洛杉磯享有“汽車輪子上的城市”之稱,停車難的問題十分突出,為此洛杉磯市在CBD地區建有一個可供停泊250輛汽車的大地下停車場。東京池袋的陽光廣場建有800個車位的亞洲最大地下停車場。 2 地下鐵路 地下鐵路不占用土地,不破壞地面景觀,不對城市居民造成噪音污染,又有大運量、高速度等優點,成為人口眾多的特大城市在建設立體化城市公交系統的首選目標。中國的地鐵建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十分迅速,不少城市正在規劃地下交通系統。 地鐵系統雖然面對的是整個城市的公共交通問題,但對CBD地區顯得更為重要。因為CBD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中心,因此也往往會成為全市地鐵系統的主要樞紐。世界上地鐵網絡系統較為發達的城市中,莫斯科的地鐵營運效果最為顯著。莫斯科的地鐵長度雖只及倫敦和紐約的一半左右,但它的日均運送人流高達800萬人次,是倫敦的4.7倍,紐約的2.4倍,巴黎的2.2倍。地鐵業已成為最受莫斯科居民歡迎的大眾化的城市交通工具。
地下商業街 地下商業街是CBD土地立體利用的重要內涵。世界上已經有許多城市擁有規模巨大的地下商業街,使之成為CBD功能垂直空間擴散的主要途徑。就國家而論,日本是地下商業街最發達的國家。60年代起,日本掀起了修建地下街市的熱潮。至70年代后期全國已建有地下商業街60多條,面積80萬m2,遍及東京、大阪、名古屋等主要城市。而且,日本的地下商業街絕大部分建在CBD系統內。八重洲地下街建筑總面積達68469m2,為東京最大的地下商業街市,并一直延伸到銀座地區,與東京最豪華的地面商業街相互銜接。顧客在地下商業街購物,形成人流與車流的立體分離,極大地改善了城市繁華地區的交通擁擠狀況。
地下城市 就城市的角度,加拿大蒙特利爾市的地下空間利用當推世界之最。蒙特利爾地處寒冷地帶,一年中有半年風雪交加、氣候寒冷的時期。為了便于市民活動,政府當局利用地下的恒溫條件,興建了規模巨大的地下城。通過市區鐵路進入地下,且設有寬廣的地下廣場—中央廣場和繁華的地下商業街。全市地下街道總建筑面積282萬m2,是世界上擁有地下建筑面積最大的城市。地下街兩旁除設有1000余家大小商店外,還有100多家餐館、8家大的旅館、3個大劇場、12家電影院、多家銀行。在地下街與地面之間有一個步行道路網,一步可以直達地鐵車站,上可抵達市內各重要商業中心廣場(如瑪麗娜廣場、加拿大廣場、維多利亞廣場、蓬納夕丘廣場)和交通要道。地下街道也分為不同的層次,有的地方多達4層,深入地下20余m處,自動電梯運送顧客十分方便。巴黎也有一座小型的地下城市,它位于中心區的阿樂廣場,地面是占地5公頃的大花園,地下商場共有5層,總面積55萬m2,擁有243家商店,21家大餐館,23家電影院,還有禮堂、博物館、體育館、游泳池等文體娛樂場所。共有數條公共汽車線和十幾條地鐵線在此交匯,儼然一座地下的“城中之城”。 那么,問題來了,CBD核心區究竟如何“玩轉”地下空間?
集約化發展+立體化模式
如何有效地利用土地,最大限度地開發其功能?這是CBD核心區設計規劃首先要面對的核心問題。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國際化大都市的建設越來越趨向于集約化,最大限度地發掘出可以利用的空間,尤其是地下空間。這一點從東京的城市建設中就可以看出來。曾經有人這樣評價,如果說東京地面的城市建筑恰如人之肌膚,那么東京的地下空間則如其筋骨脈絡,交通管理系統規范是滋養肌膚和筋骨之血液。
在中國,以北京“中國尊”為例,作為北京CBD核心區2014年最早開始地下部分施工的建筑項目,“中國尊”項目一直引領著核心區的建設之先。2014年4月27日,歷時4天4夜共93個小時,國內首次一次性連續澆筑5.6萬m3的“中國尊”項目混凝土大體積底板澆筑工程順利完成,創造出北京建筑業的新奇跡。
為了能給整個CBD核心區提供方便快捷的城市交通聯系、完善的市政配套設施和應急防災避難空間,保證核心區順利、高效地運行,CBD核心區地下公共空間提前開始進行規劃設計,共分為地下五層:地下一層的夾層為市政管廊層;地下一層為人行聯系層,能為核心區各二級地塊提供方便的人行交通;地下二層為車行聯系層,這一層將CBD核心區各二級地塊地下車庫連為一體,形成便捷的車行交通體系;地下三到五層則為人防工程(兼做車庫)和機房。但是這五層究竟如何設計又將如何發揮各自的功能的呢? 地下一層的夾層實際上是市政綜合管廊,承載了城市雨水、污水、燃氣等市政設施的功能。通常來說,作為市政管線,每個管線之間都會有一個安全距離上的要求,安全距離疊加以后,在整個道路下就會占據很大的空間,而且地面會出現很多的檢查井、井蓋。而CBD核心區地下空間的綜合管廊,將管道全部放在一個空間,可以上下分層,既保證了安全距離,又可以將剩下的空間讓給建筑、其他設施,最大限度地集約了土地。 地下一層是人行聯系層,位于地下18m到14m之間,這一層為什么要做到18m處呢?就是為了能跟地鐵出口對接,讓每天上下班的人流,從地鐵一出來,就可以通過地下的人行通道,到達每一座樓宇。而且這一層具有很強大的地下支撐作用,餐飲、休閑以及其它便利的服務設施都在這一層,為來到核心區的人們提供各種生活上的便利。 地下二層是車行聯系層。這也是為了緩解CBD區域較為擁堵的地面交通,尤其是國貿地區的交通狀況。通過這樣的地下車行環廊,使車輛能夠迅速從核心區分流出去,使得將來CBD核心區的交通出行依靠地鐵交通,80%的人通過綠色交通出行,20%的人通過自己的私家交通工具到達CBD。 地下三到五層作為人防工程(兼做車庫)和機房,位于車行聯系層的下面。一方面,這些地下層可以走大的熱力、電力管線,另一方面,假如將來遇到比較大的戰爭、災害以及突發事件,這里將有近十幾萬m2的防災避難中心,還有緊急避難物資,為整個核心區提供綜合保障。 此外,CBD核心區地下空間還預留了增容、擴容空間,比如,B0.5層和B3層都有一些預留空間,隨著社會的發展需求,進行動態的調整。
![]() |
上一篇:一線城市限購年內或局部放松 利率有望下調
下一篇:施工技術丨超全!施工中一定要保證的安全距離,看看你都做到了嗎?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