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樓市兩茫茫:北京再次申奧成功 新一輪房地產升勢? |
2001年7月14日,北京申奧成功的第二天,身在莫斯科的王石說,北京申奧成功,受影響最大的是房地產業。歷史經驗表明,奧運級別的體育賽事將帶來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而自2003年開始,中國房地產市場進入“黃金十年”。 14年后,北京再次獲得了2022年冬奧會主辦權。又一場國際體育賽事的舉辦,將給北京及周邊區域房地產業帶來哪些機會?能否造就新一輪房地產升勢? 繼2008年成功舉辦第29屆夏季奧運會之后,北京與張家口再次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奧會主辦權。屆時,北京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既舉辦夏季奧運會,又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 大型運動會不僅是體育的盛宴,更是地產資本的狂歡。2001年7月13日,北京獲得2008年夏季奧運會主辦權,年底成立組委會,奧運準備工作啟動。2002年12月3日,上海獲得2010年世博會主辦權,次年上海世博會籌備工作正式啟動。而2003年,正是國內房地產市場“黃金十年”的起點,這僅僅是巧合嗎?北京再次申奧成功,能否造就新一輪房地產升勢? 黃金時代 “需求+政策”雙重驅動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91~2013年,全國商品房(資料、團購、論壇)平均銷售價格從786元/平方米上漲到6237元/平方米,上漲了6.94倍,年復合增長率達10.16%。 從2003年起,房地產市場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2004~2013年間,全國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由2778元/平方米上漲到6237元/平方米,年復合增長率達11.57%,超過1991年以來整個時期平均水平1.41個百分點。 盡管自2005年起,為抑制市場過熱的勢頭,房地產調控政策陸續出臺,一度被戲稱為“十年九調”,但這十年依然成為房地產市場發展最活躍的時期。 財富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分析師王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房地產“黃金十年”歸根結底還是“需求增長+政策指引”共同作用的結果。 “中國在實施住房市場化改革之前,城鎮居民住房實行實物分配制度。然而,相當長時間內國家對住房建設的投資規模都比較低,明顯滯后于居民對住房的需求,導致城鎮住房供給嚴重不足”,王群認為,隨著中國購房人口群體增加以及人口從農村向城鎮流動,民眾對城鎮住房的需求進一步增長,在住房需求積壓、購房人口增加、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等因素疊加下,房地產需求端不斷膨脹。 與此同時,過去十年,在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投資一直是重點。房地產業由于具有產業鏈長和行業面寬的特征,對整體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拉動作用。 財富證券的統計數據顯示,1991~2013年,房地產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由6.01%增長到19.27%,尤其是2000年以來,這一比例保持在17.05%~19.84%,房地產也長期被定位為中國經濟支柱產業。 白銀時代 普漲結束,分化加劇 然而,牛市總有終結的一日。 2014年,房地產市場在沒有任何調控政策的背景下出現深度調整。盡管自2015年二季度起市場逐步回暖,但在多位行業人士看來,與2003年相比,支持房地產“黃金十年”的兩個關鍵因素——需求與政策正悄然發生改變。 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經歷了“黃金十年”,房地產需求已經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釋放,城鎮居民對住房的需求正在下降,供求關系發生逆轉。 財富證券的統計顯示,在目前世界主要國家中,人均居住面積最高的是美國,達到67平方米,這與其地廣人稀的特點有關,其他國家的人均居住面積均在40平方米以下。2013年,中國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積達到34.7平方米,已經明顯高于日本等國的水平,與法國、英國的差距也不到1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中國城市人均居住面積的上升空間有限。 王群表示,25~44歲的人口群體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主要消費群體。2004~2013年,該群體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由34.33%下降至32.57%。以20~39歲、15~34歲、10~29歲和5~24歲的人口群體數量來推測未來5年、10年、15年和20年后的購房人口比重,測算結果分別是31.97%、30.57%、28.33%和25.58%,說明中國購房主力人口比重將逐步下降。 但在供應層面,由于土地的過量供應,導致房地產庫存居高不下。根據歐陽捷的預計,如果加上在建面積與土地儲備,僅存量房地產便需要6年時間來消化,這意味著即使未來3~5年地方政府不再出讓土地,也可以保證市場的足夠供應。 至于在政策層面,歐陽捷預計,伴隨經濟轉型升級,經濟增長模式將逐步由投資驅動向消費驅動轉變。但由于新經濟增長點的形成還需要時間來培育,為了保持整體經濟穩定增長,政府將繼續采取措施維護房地產市場的穩定,這也是自2014年以來國家相繼出臺多項政策來刺激房地產的主要原因。 綜合上述因素,國內房地產行業將難以持續過去的繁華,增長拐點已至,行業將進入中速而穩定發展的“白銀時代(資料、團購、論壇)”,房價普漲的時代終結,市場將出現明顯分化。 未來機會 掘金城鎮化、社區服務 盡管房地產“黃金時代”已經終結,但在“白銀時代”,房企仍有大把機會。 “首先,中國仍處于城鎮化階段,據測算,每年還將釋放出10億平方米的基本住房需求,這依然是一塊很大的蛋糕”,歐陽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根據國務院去年發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規劃,到2020年要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當前的53.7%提高到60%左右,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這將帶來巨大的住房需求。 但歐陽捷提醒,隨著人均住房面積超過33平方米,面積改善型需求將大幅下降,剩下的是品質改善型需求。在房價單邊上漲時代終結的背景下,房子的商品屬性會更加明顯,誰的產品品質好,誰就能搶到有限的客戶,這將更加考驗房企的“內功”。 區域一體化是另一個機遇。王群認為,區域一體化在促進產業轉移的同時,還能協調各城市間的產業布局,并促進人口的轉移,從而為房地產帶來新的機會。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 |
上一篇:“買房就是買坑”?購房時必須理清的10個問題
下一篇:人民日報:房地產稅能給老百姓帶來什么?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