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10年房奴翻身又做房奴 業內講述樓市“連續劇” |
【環宇雜談】 在我臨近四十不惑之時,背了10年的“房債”終于還清了,用現在很流行的話來說叫做“房奴”翻身解放了。 臨近年底,大家一般都要“總結過去、展望未來”,但當我回顧過去一年時,一下子居然想不起做了些什么,有哪些成績,還有哪些需要改進,明年有什么目標。不過,“忙碌”貫穿年頭年尾,自己像一個上了發條的機器一樣,每天疲于奔命,周而復始。 安靜地“梳理”之后,有一件事情印象比較深刻,那就是在我臨近四十不惑之時,背了10年的“房債”終于還清了,用現在很流行的話來說叫做“房奴”翻身解放了,但這件事情也僅僅是2015年我和房子“連續劇”中的一集。年處“70后”的我算是幸運的,2005年趕在房價上漲之前,我在廣州黃埔區(太太上班的地方)買了一套房子。那時房價才5200元/平方米(現在漲到了22000元/平方米)。有讀者要羨慕了,真是“白菜價”啊! 但即便這么便宜,當時還是博士在讀的我向親戚借了10萬元,才湊夠了15.6萬的首期款,每月月供是2380元。現在來看,當時買房確實很英明,抄了底。10年來,周圍很多人都用羨慕的腔調對我說了類似的話。從我畢業后的收入來看,且不說每月2380元的月供,即便是把這套房子的貸款還清也沒有太大難度。這里,還要向大家坦誠一下,畢業后我到深圳工作,并于2012年在深圳也買了一套房子。 大家千萬別認為,我這樣的“70后”很幸運。事實上,我在房子上的“債”遠遠不是那點兒貸款可以概括的,上面講的僅僅是開始。2015年,盡管還清了房貸,但因為小孩明年要上小學,我和太太商量,不能讓小孩輸在起跑線啊(這是個上綱上線的“高壓線”),再說今年也將還清了房貸。于是,我們在今年年初買了一個40平方米的學位房。 起初,我和太太并沒有刻意要讓小孩讀什么很好的學校,但幼兒園家長很多都買了學位房,而且女兒經常談起“哪個小朋友的爸爸給她買了學位房”(她的眼神告訴我們學位房是個好東西)。久而久之,我和太太“世外桃源”式的觀點土崩瓦解,我們被這條“高壓線”徹底征服了。這個不足40平方米的學位房差不多要花200萬,我還沒有享受到“房奴”解放的喜悅時,就已主動給自己套上了另一副“房奴”的枷鎖。 我與房子的故事還在繼續。2015年年中,太太工作所在的銀行遷到了遠離黃埔區的增城區(開車要1.5個小時)。領導說今年是銀行“最困難的一年”(這個表述聽起來很熟悉),加班、開會、跑客戶充斥著太太每天的工作安排。擔心太太累壞了身體,我就在增城租了一個小房子,月租金1900元,太太每周在那里住兩個晚上。今年,記得有幾次太太周末加班,我們帶著小孩還在這個小房子里住過幾個晚上。 房子的故事還沒有結束,明年小孩要上小學了,太太說現在住的兩居室太小了,得給小孩弄個學習的房子。于是,今年下半年,我們打算賣掉那套還清貸款的房子,換一個三居室的大房子。但是,我在深圳工作,無暇打理,太太在銀行忙得不可開交,也沒空打理。每逢周末我們聚在一起,太太總是說換房子的事不能再拖了,但最后還是一拖再拖。因為,我倆知道,不能拖的是工作,否則一切免談。 今年國慶節回內蒙老家,看到鄉下的父母又衰老了,我們甚是心酸。我和在包頭打工的姐姐妹妹一直想把父母接到城里生活,但父母始終不同意。不適應城里生活,這是他們常掛在嘴邊的理由,但心里是擔心城里生活成本高。這次,我們商量好未來照顧父母的分工,我給父母在包頭買套房子,姐姐妹妹負責照顧他們。 太太說,攢點錢給父母買房子是應該的,我們以后退休了要回內蒙老家的話,也有個住的地方。另外,太太把我們與房子的故事“續集”也編好了,現在住的房子是我們退休以后生活的依靠,賣掉學位房后可以籌集小孩出國的費用,而深圳那套房子就是我倆養老的“依靠”。看來,我與房子的故事還遠遠沒有結束。 (作者系深圳房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源:證券時報 ![]() |
上一篇:二八定律:你今天“二”了沒?
下一篇:2016年還有哪些底牌可以救中國房地產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