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18:房地產要差別化調控 |
重磅新聞,如期而至! 12月20日傍晚,連續召開了3天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閉幕后,發布了通稿,為2018年經濟工作確定了基調。 每年一度的經濟工作會議的通稿,都值得投資者細讀,它將決定未來一年的投資機會。 下面先讓我們看看這次會議是如何提及房地產市場的。通稿說: 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 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合法權益,支持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 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 下面是我的點評: 1、“二次房改”的內容獲得了明確。 在此前的“政治局會議”通稿里,提到了“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引發了大家對“二次房改”的猜測。今天的會議通稿說“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這就意味著,所謂“二次房改”就是這個內容,不會全面回歸“住房共有制”。 換句話說,新的住房制度是:高端有市場、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在中心城市,真正的商品住宅占全部住宅的比重,將下降到40%甚至更低。大部分土地將用來建設“廉租房+共有產權住房+公共租賃住房+人才房”。商品房將成為少部分人的“金錢游戲”,未來會逐步放松管制。 2、強調的重點顯然是“租賃”。 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租賃開始成為樓市的主基調。展望2018年,顯然也將如此。 “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這句話要特別注意,這意味著中國房地產市場將出現三種交易方式:賣、租和長期租賃。長期租賃,其實是某種意義上的賣。此前在深圳等城市,已經出現了銀行貸款支撐的長租公寓。這樣有利于長期鎖定生活成本。 “長期租賃+貸款支持+按揭支付房租的方式”將讓大資金、輕資產玩租賃成為可能,2018年將有更多大銀行攜手大房企進入這個領域。“支持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意味著有更多的稅收優惠、貸款支持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支持。 3、調控的目標仍然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沒有說讓樓市下跌,當然也不允許暴漲。 4、因城施策的房地產管理方式,將繼續加強。 通稿說,“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這是對因城施策的最新表述。也意味著“因城施策”將繼續深化,中央和地方的事權將進一步劃分清楚。 5、通稿沒有提及房地產稅,說明至少在2018年這個稅種是無法落地的,應該也不會搞試點。(此前上海、重慶的試點是“房產稅”,不是“房地產稅”)6、整體而言,感覺不到樓市調控放松或者繼續加碼的意思。“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是基調。 在房地產市場之外,這次會議也有很多新的提法值得關注,比如: 1、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通稿說: 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對重點領域和項目的支持力度,壓縮一般性支出,切實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更好為實體經濟服務,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結構性政策要發揮更大作用,強化實體經濟吸引力和競爭力,優化存量資源配置,強化創新驅動,發揮好消費的基礎性作用,促進有效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合理增長。 2、強調經濟的高質量 通稿說: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3、未來3年金融領域將保持高壓態勢 通稿首次使用了“打擊”這樣的詞匯: 今后3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要服務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 4、環保將出重拳,低端制造業將越來越難以生存。 通稿說: 會議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重點是打贏藍天保衛戰,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調整運輸結構。 5、明確提出降低關稅。 這有利于避免跟歐美打貿易戰,有利于人民幣匯率解套。通稿說: 促進貿易平衡,更加注重提升出口質量和附加值,積極擴大進口,下調部分產品進口關稅。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繼續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有效引導支持對外投資。 【本文為劉曉博原創作品】 來源:樓市參考 ![]() ![]() |
上一篇:財政部部長肖捷:對個人住房按評估值征房地產稅
下一篇:工商注冊暫停 房產經紀行業迎變革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