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來GDP增速首次回升 高質量發展漸行漸穩 |
2017年GDP同比增長6.9%,這是6年來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的首次回升。 今天下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7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不僅總量突破80萬億元,增長速度更是達到6.9%,增量部分相當于2016年排在全球第14位國家的經濟總量,相當于增加了一個廣東省或一個澳大利亞的經濟總量。 GDP漸穩 GDP增速6.9% 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自從2011年中國經濟增速開始下行以來,這是中國經濟增速首次回升。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用“穩中向好、好于預期”來概括這一年中國經濟總體情況。除了GDP這項指標,我國2017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超過1300萬,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1.6%,也好于預期。 “這是我國經濟增速持續下行6年來的首次提升,意義重大。”在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看來,從這一變化中可以看到經濟已經有了“穩”的基礎。但他認為,6.9%的GDP增速,其意義不在于數據本身,“更重要的是為下一步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017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更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 從數據看來,進出口等多項指標都讓外界看到了中國經濟“穩”的基礎和“好”的成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進出口總額277921億元,比上年增長14.2%,扭轉了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18億元,增長10.8%;進口124603億元,增長18.7%。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16.8%,占進出口總值的比重為56.4%,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出口增長12.1%,占出口總額的58.4%。 在姚景源看來,從拉動GDP的“三駕馬車”來看,2017年,進出口貿易的指標表現相當亮眼。“前幾年我們的主要壓力在于進出口貿易,在2016年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0.9%的基礎上,2017年進出口增長由負轉正,實現兩位數增長,這很不容易。” 在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看來,進出口的好轉既受外部因素的影響,也有內部因素的影響。“從國際上看,世界貿易有群體性好轉,最主要的是,我們的內生動力在增強,競爭力也在提高。”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認為,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國的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了16.8%,比全國進出口總額的增長速度要高兩個百分點。 在他看來,“擁有品牌溢價和高附加值的一般貿易占比增加,意味著我們的進出口貿易競爭力增強。” “要在好和省上下功夫” 數據顯示,去產能方面,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鋼鐵去產能5000萬噸左右、煤炭去產能1.5億噸以上、煤電去產能5000萬千瓦的任務已經完成。去杠桿方面,從微觀杠桿率看,2017年11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了0.5個百分點。去庫存方面,2017年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比2016年末減少了1.1萬億平方米,比2015年末減少了1.3萬億平方米。 2017年,姚景源去唐山調研,發現一噸粗鋼的利潤已經回升很多,這表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力度和成果已經顯現。“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經濟穩的基礎進一步鞏固,‘進’的**比較明朗。”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看來,無論是從工業結構上看,還是從整個經濟結構上看,目前都在發生明顯優化。 值得注意的是,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的增長比工業更快。數據顯示,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3.4%和11.3%,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6.8和4.7個百分點。 在**領域,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比上年分別增長17.0%和8.6%,分別加快2.8和4.2個百分點,增長快于整個**增長。“不管是從生產方面,還是從能力建設上,都表明制造業結構、工業結構的積極優化。”張立群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而從整個經濟結構看,2017年,服務業依舊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比上年增長8.2%,第三產業的增加值為42.7萬億元,增長8.0%。“整個大的經濟結構也在發生積極變化。”張立群指出,高質量發展最主要的是表現在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上。這是一個主要的標志值。 在他看來,過去我們的產品和服務供給集中在“有沒有”,生產過程強調的是“快和多”,是一種粗放、低水平的擴張。這只是解決了從無到有的矛盾。而經過幾十年發展之后,人們在購買產品和服務時,對品質的關注度在逐步提高。 “這就要求我們的供給質量要上升。”張立群認為,一些行業的商品和服務,目前從“好”的角度來說,供給上還有提升的空間。 他指出,高質量發展的重點是供給體系的質量要全面的大幅度提高。“過去是做得快做得多,現在是要做得好做得優做得省。要在好和省上下功夫。” 高質量發展今后要看哪些指標和數據 此外,在一些新的增長點上,也依然能看到“好”的勢頭。 數據顯示,2017年,新產業新產品蓬勃發展,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0%,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4個百分點;工業機器人產量比上年增長68.1%,新能源汽車增長51.1%。“很多用科技創新支撐的增長點的出現,都在支持經濟的‘好’。”張立群說。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認為,推進高質量發展歸根結底要看老百姓得到了好處沒,是否有獲得感。 數據顯示,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這意味著,2017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跑贏了GDP增速。 牛犁認為,綠色發展也是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要關注的重要方面。在發展中要保證環境不破壞,這也體現了高質量發展。 在姚景源看來,推進高質量發展,意味著今后的干部考核、區域經濟發展等工作,更應該關注“經濟質量指標”,比如民生、生態等領域的數據。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 寧吉喆透露,接下來國家統計局會圍繞上述六個方面開展工作,包括建立健全反映新發展理念的指標體系;建立反映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的指標體系、調查方法和評價辦法;完善反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的統計監測體系;在國民經濟核算當中更多反映經濟發生的變化以及按照決勝全面小康社會的要求,健全和完善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統一監測指標體系。 在張立群看來,高質量發展是一個中長期的發展,而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改革能不能夠順利推進,能不能去除束縛社會生產力向高質量發力的制度性障礙,更是至關重要的。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寧迪 王林 來源:中國青年報 ![]() ![]() |
上一篇:房子有了“身份證號碼” 25位編碼精確到室
下一篇:發展租賃市場將成今年地方房地產市場工作重點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