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7億多平方米樓市庫存 地方政府如何落子? |
房地產庫存是中國房地產發展的病灶,去庫存是刮骨療傷之舉。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先后召開的地方兩會上,去庫存成為福建、河南、山東、河北、內蒙古、貴州等十多個省份的代表委員熱議話題。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達71853萬平方米,創下歷史新高。面對7億多平方米庫存,地方政府該如何落子布局? 河南省省長謝伏瞻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以去庫存、促消費為重點,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河北省省長張慶偉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化解房地產庫存,推進以滿足新市民需求為出發點的住房制度改革,穩定房地產市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也把房地產去庫存擺在突出位置,指出將著力穩定住房消費,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提高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加大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力度;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鼓勵和支持房地產開發企業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幫助解決融資難問題,同時根據“去庫存”的進度調節土地供應…… 面對體量巨大的庫存,單一政策、短期政策難立竿見影。去庫“持久戰”必須打通供需通道。 從需求端發力,有效激活需求側,成為不少地方政策布局的突破口。梳理各地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不難發現,繼續放寬信貸政策、降低購房成本、增加購房補貼,加快棚戶區改造和貨幣化補貼成為去庫存的發力重點。 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將有穩定勞動關系的常住人口納入公積金覆蓋范圍,促進新市民在城鎮購房,鼓勵農民進城購房;內蒙古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研究住房公積金支持農牧民進城購房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向轉移進城農牧民發放購房貸款;湖南省提出,貨幣化安置是去庫存的有效手段,原則上,2016年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不得低于50%,對安置比例高的地區和項目將給予資金傾斜。 一些地方兩會的代表委員們建議進一步降低購房成本,擴大剛性需求。河南省政協委員楊明建議:“在充分考慮金融風險的同時,應考慮進一步降低首付比例,對農民工購房加大補貼力度。” 從長期來看,“去庫存”要大力發展地方經濟,讓新型城鎮化為樓市提供利好,通過戶籍制度改革帶動住房消費。“去庫存表面看似一道坎,如果調整好方向,與新型城鎮化結合起來,又是難得機遇。”內蒙古人大代表、內蒙古蒙西建設投資集團總裁熊玉昆認為。 戶籍制度改革成各地“去庫存”重要手段。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堅持城市建設重心向郊區轉移,進一步提高郊區發展水平”;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到2020年戶籍人口、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分別在48%和67%左右”。 廣西政協委員、民建廣西區委主委錢學明建議國家設立新市民住房優惠貸款,以等于或優于住房公積金的貸款利率幫助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購房、落戶,打破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瓶頸。 除了農民工市民化新增的住房需求,另一個解決高庫存的方向是補位租賃市場。福建省、湖南省、山東省濟南市等多地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 除了需求端入手,一些地方更強調供求端發力。湖南省、山東省濟南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控制新建住宅的數量,改善住房供給結構。 多地兩會的一些代表委員建議,政府宜鼓勵房地產企業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完善周邊配套,同時促進租賃市場專業化,因地施策進行房地產調控。 業內預計,在“去庫存”的號角下,各地在密集發布政策,后續將針對房地產庫存出臺不同力度的政策。不過,由于市場繼續分化,分城施策將是未來政策放松的主要特點。 來源:新華網 ![]() |
上一篇:2015建筑業遭歷史性“極寒”,2016還能“回暖”嗎?
下一篇:去庫存:2015全國土地收入縮水超20% [返回] |